快速搜索
今天:

牛粪“围村”成养殖大县最头疼的事 处理难题亟待解决

Sep 22, 2025 IDOPRESS

2025年上半年,我国肉牛出栏量首次突破2200万头大关,同比增长2.9%,延续了增长态势。然而,随着肉牛饲养量的快速增加,不少乡村畜禽粪污量激增。记者走访部分肉牛养殖大县发现,一些村屯路边、壕沟、林带、农田、荒地成为畜禽粪污倾倒点,难以处理的畜禽粪污不仅污染环境,还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困扰。

在某肉牛饲养量达70万头的养殖大县,大量牛粪堆放在村路两边、田间地头。当地村民表示,一到夏天味道很大,难闻也没办法,牛粪没地方处理。另一个养殖大县的情况也类似,牛粪和生活垃圾混杂着堆放在偏僻的村路上,行人无处落脚,粪污距离村民的房屋仅百米左右。过去,附近的水塘承包给村民养鱼,现在已被粪污污染。

东北一些养殖大县中,肉牛主要养殖在农民的庭院中,壕沟、林带、农田、荒地成为粪污倾倒点。养殖户表示,一头牛一年可产生五六吨粪污,处理牛粪已成为他们最头疼的事。随意堆放的牛粪对环境有影响,粪污未经发酵而长时间堆在地上,污水会直接渗透至地下。近年来,村级关于粪污影响人居环境的投诉明显增加。

农村缺乏回收利用渠道是牛粪“围村”的主要原因。一些村干部表示,上级部门要求村里清理牛粪,还不定期检查,但由于缺少利用出口,村里只能想办法应付。有些村子虽然搭建了粪污收集点,但未得到有效利用,成了摆设。一处村屯的畜禽粪污收集点设施齐全,却仅收集很少量的牛粪。不远处,空地上挖了一个大坑,大坑周围全是粪污。村民介绍,不少养殖户直接将牛粪倒在大坑里。村党支部书记解释,全村近2000头肉牛,每年产生数千吨牛粪。目前建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空间小,并不实用,几天就堆满了,堆满后还难以处理和运走。此前收集点堆满牛粪后,村里花了好大力气才运走,后面干脆不再往收集点堆放。有村干部说:“牛粪倾倒在明显位置,执法部门发现后会追责。村民问我往哪倒,我也没招,只好默许大家往不易发现的地方倒。”

快捷搜索

华南网(hn5.com.cn)是中国华南地区领先的新闻门户网站,聚焦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省份的时政、经济、民生、文化及旅游动态。每日更新权威报道、深度解读和实时热点,为用户提供全面、及时的新闻资讯服务,打造华南地区信息传播第一平台。

© 华南网(hn5.com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