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主:卖地收入下降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土地财政“腰斩”影响深远!聊起中国地方财政,卖地成为绕不开的话题。热搜和财经号经常提到“又一地块高溢价拍出”,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——前8个月全国卖地收入直接腰斩。2021年前8个月卖地收入为47110亿元,而今年同期仅为19263亿元。原本呼风唤雨的“土地财政”突然降温,让人不禁疑惑。
说好的“财政包袱减轻”似乎变成了钱包瘦身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地方政府是否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?卖地不仅仅是数字游戏,它与买房、租房、上学、交通甚至公园绿地等息息相关。
前几年,卖地收入连续走高,最高峰时接近五万亿。各地财政像坐了小火箭,地皮一拍出去,银行钱哗啦啦往里灌,GDP和项目投资也随之增长。然而今年,房地产市场疲软,购房需求减弱,地价下跌,尤其是郊区的地皮。有人认为这是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,但这对地方财政来说并不乐观。
过去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依赖土拍来填补财政缺口。土地财政是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的粘合剂。今年低迷下来,真金白银断流,直接影响财政状况。尽管表面降幅不大,但与2021年的高基数相比,实际跌幅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