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神经内科,一位88岁的高龄卒中患者家属向医生团队赠送锦旗,感谢他们为老人带来了第二次生命。此前,一场紧张的“脑内排雷”战役在这里展开,医护团队在40分钟内成功取出患者脑内的10枚血栓,挽救了这位高龄患者的生命。
半个月前,88岁的刘爹爹早晨起床时发现自己右侧手无法抬起,右脚仅能略微活动,说不出话。家人迅速将其送往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就诊。经过检查,医生确认刘爹爹发生了脑梗塞。根据影像学检查,刘爹爹处于超急性期脑梗,且属于醒后卒中,难以准确判断发病时间。尽管如此,医生判断他尚处于静脉溶栓的黄金期。但静脉溶栓后症状并未缓解,头颈部CTA提示左侧颈动脉闭塞,需要立即进行动脉介入取栓。
当天中午12点40分,介入手术开始。不到40分钟,医生从刘爹爹左侧颈动脉内取出10枚血栓,全长约5厘米。“溶栓+取栓”双管齐下,患者大脑闭塞的血管迅速开通,极大减少了脑细胞死亡。麻醉复苏后,刘爹爹恢复了清醒意识,可以说话,手脚也恢复了活动。看到老人恢复良好,家人非常高兴,表示原本担心老人救不回来,没想到现在还能自己下地走动。
武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沈伟主任表示,及时就医和争分夺秒的救治是成功的关键。脑梗发生后,尽早开通血管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。此外,要重视脑梗塞的预防。刘爹爹患有多年房颤,未服用抗凝药物,是脑梗发生的高危人群。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,主要危害包括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在心房内形成血栓,血栓脱落后会引发脑卒中。
沈伟主任提醒,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得多,与房颤相关的卒中危害更大。建议六十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及时干预,预防或推迟房颤的发生。对于已确诊房颤的患者,日常生活中应戒酒、控糖、管理血压,并通过药物治疗、导管消融等方式进行干预。一旦出现肢体无力、无法说话等症状,要及时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